将镁条置于 pH=8.4 的饱和 NaHCO3 溶液中,镁条表面产生气体 a,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b。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Ⅰ.将 a 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而通过足量 NaOH 溶液,再通入肥皂液,出现气泡,点燃气泡听到爆鸣声;
Ⅱ.向沉淀 b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且产生无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 NaHCO3 溶液中,c()< c(H2CO3)
B.沉淀 b 是 MgCO3
C.气体 a 中含有 CO2 和 H2
D.CO2 可能是 水解被促进产生的
下图为氯碱工业的简易装置示意图,其中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水中含有的少量 Ca2+和 Mg2+均可用 NaOH 除去
B.若电路中通过 0.2 mol 电子,理论上可在 b 处得到标准状况下 1.12 L 气体
C.a 处得到的是浓 NaOH 溶液
D.适当降低阳极电解液的 pH 有利于 Cl2 逸出
下列有关 2 个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Ⅰ,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可用 Na2SO4 替换 ZnSO4,用石墨替换 Cu 棒
B.图Ⅰ,电流形成的完整过程是:负极 Zn-2e-=Zn2+,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正极 Cu2++2e-=Cu
C.图Ⅱ,通电后向两极滴加酚酞,左侧变红
D.图Ⅰ,盐桥中 Cl-向左侧移动,图Ⅱ,溶液中 Cl-向右侧移动
以氮气和水蒸气为原料,电化学合成氨装置(电极不参与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 a 连接电源的正极
B.OH−向电极 a 迁移
C.总反应:2N2+6H2O(g) 4NH3+3O2
D.电极 b 的电极反应:N2+6e−+6H+==2NH3
下述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某电极附近有蓝色沉淀生成 | 该电极为阳极 |
B | 向2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3滴0.1 mol·L-1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滴加3滴 0.1 mol·L-1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 溶解度:Mg(OH)2>Fe(OH)3 |
C | 分别向2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和2 mL 0.1 mol·L-1 H3B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HCO3溶液, 前者有气泡产生,后者无明显现象 | 酸性:CH3COOH>H2CO3>H3BO3 |
D | 向2 mL 5%的双氧水中分别滴加2滴0.1 mol/L Fe2(SO4)3和0.1 mol/L CuSO4溶液,前者产生气泡较快 | 对双氧水分解催化效果:Fe3+>Cu2+ |
A.A B.B C.C D.D
向10.00 mL 0.50 mol/L NaHCO3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 | 序号 | c(CaCl2)(mol·L-1) | 滴加CaCl2溶液时的 实验现象 | 加热浑浊液时的 实验现象 |
① | 0.05 | 至1.32 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 有较多气泡生成 | |
② | 0.005 | 至15.60 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 有少量气泡生成 | |
③ | 0.0005 | 至20 mL未见浑浊 |
|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c(Ca2+)·c(CO32−)>Ksp(CaCO3)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了反应:2HCO3-+Ca2+=CaCO3↓+H2CO3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CaCO3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CO2
D.向上述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0.5 mol/LCaCl2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