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请回答:
(1)若B是无色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
① A、B、C所含相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常温下,A为无色气体
b.A、B、C中所含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c.C与水反应只做还原剂。
③若A是化合物,写出由A氧化生产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① A、B、C所含相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A一定是黄色晶体
b.可以用上述转化关系制备硫酸
c.B与水反应做还原剂。
③C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某研究性小组为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最后发现试管中铜有剩余。请回答:
(1)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试管③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该小组认为还应有一定的硫酸剩余,请说明铜丝未完全溶解并仍有一定量余酸的原因_______。
(5)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确实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_____ 。
A.锌粒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6)若想使铜继续反应可以向试管①中加入一种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NaNO3 B. Na2SO4 C. NaCl D.FeCl2
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氨,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采用图示的方法收集氨气,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 ______(填“大”或“小”)。
(3)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用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甲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乙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合理,请画出正确的尾气吸收图______。
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按照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_______。
(3)稀硫酸在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_______。
(4)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 2H2 + O2 =2 H2O
② SO3+ H2O = H2SO4
③ Cu + 2Fe3+ =Cu2++ 2Fe2+
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 NH3 ②浓硝酸 ③ 浓硫酸 ④ NO。其中,遇空气迅速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是____(填序号,下同),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加入蔗糖产生“黑面包”现象的溶液是____,常温下,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溶液是____。
依据下列试管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正确是
选项 | 试管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未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