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变质烧碱样品(含Na2CO3杂质)中 N...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变质烧碱样品(Na2CO3杂质) NaOH 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I)迅速地称取烧碱样品0.50 g,溶解后配制成100 mL溶液,备用。

(II)0.1000 mol·L−1HC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V0;用碱式滴定管取 20.00mL 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 2 滴酚酞;以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1;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2。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V0/ mL

0.00

0.00

0.00

V1/ mL

22.22

22.18

22.20

V2/ mL

23.72

23.68

23.70

 

 

(1)步骤I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溶液并调零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

(2)溶液中的H2CO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pH范围及对应颜色见表。

酚酞

无色

pH < 8.0

粉红

pH 8.0~9.8

pH > 9.8

甲基橙

pH < 3.1

pH 3.1~4.4

pH > 4.4

 

 

①滴定至第一终点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为__

②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③已知:pKa1= −lgKa1,结合图像可知,H2CO3pKa1约为__

a.5.0    b.6.4    c.8.0    d.10.3

(3)下列有关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滴定至第一终点时,溶液中 c(H+)+c(Na+) = 2c() + c() + c(OH)

b.滴定至第一终点时,溶液中 n(Cl) +n() + n() + n(H2CO3) =n(Na+)

c.判断滴定至第二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d.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1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会导致测得的NaOH质量分数偏低

(4)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NaOH) =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1 )

 

100mL容量瓶(量筒) 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H++OH-═H2O H+ += b bcd 84.1 【解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容量瓶(一定要注明规格),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需要用待装标准液润洗减少误差; (2)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酚酞试液变色时,pH大致为8,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主要时碳酸氢根离子;②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③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H2CO3的Ka1= 结合图像便可计算; (3) a.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判断;b.根据物料守恒式可判断;c.第二反应终点是继续滴入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甲基橙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d.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1时,俯视标准液液面,记录盐酸溶液体积减小; (4)将0.1000mol/L HC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V0;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 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此时溶质为NaCl和NaHCO3),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1,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2,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计算出平均值V1和V2,(V2-V1)即为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结合反应过程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玻璃仪器:100mL容量瓶(量筒),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溶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用HCl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100 mL容量瓶;用HCl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2) ①第一阶段滴定使用了酚酞做指示剂,故滴定到pH为8时,即为滴定终点,对照微粒分布图中可知,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故答案为:; ②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OH-和与盐酸反应分别生成水和,故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H+ +=,故答案为:H++OH-═H2O,H+ +=; ③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H2CO3的Ka1= 结合图像可知,当pH=6.4左右时,c() = c(),故H2CO3的pKa1约为6.4,故答案为:b; (3) a.滴定至第一终点时,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c(H+)+c(Na+) = 2c() + c() +c(OH−)+c(Cl−),故a错误; b.滴定至第一终点时,溶液中是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故由物料守恒式:n(Cl−) +n() + n() +n(H2CO3) =n(Na+),故b正确; c.根据图中可知,碳酸氢根基本完全转化为碳酸时,pH大致为4,故滴定至第二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故c正确; d.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1时,俯视标准液液面,记录盐酸溶液体积V1减小,计算得到碳酸钠质量增大,氢氧化钠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4)将0.1000mol/L HC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V0;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 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此时溶质为NaCl和NaHCO3),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1,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2。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表, 平均V1=,平均V2=,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消耗的盐酸溶液体积=23.70mL-22.20mL=1.50mL,结合反应过程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0.0015L×0.1mol/L×=0.00075mol,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84.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铜钴矿石主要含有 CoO(OH)CoCO3Cu2(OH)2CO3 SiO2,及一定量的 Fe2O3MgO CaO等。由该矿石制Co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在“浸出”过程中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有__(写出两种即可)

(2)在“II-沉铜”过程中加入了FeS固体,得到更难溶的CuS,写出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3)NaClO3 的主要作用是__

(4)滤渣d 的主要成分是__

(5)滤液D 中加入浓Na2CO3 后又加入HCl 溶解,其目的是__

(6)写出CoC2O4·2H2O 在空气中煅烧得到 Co2O3 的化学方程式__

 

查看答案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Y

 

X

 

Z

 

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

(2)NH3的电子式为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

a.Y 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 Y 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

c.Y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常温下,碳与镁形成的 1 mol 化合物Q 与水反应,生成2 mol Mg(OH)21 mol 气态烃,该烃中碳氢质量比为 9:1。写出化合物Q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查看答案

利用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可设计浓差电池。某热再生浓差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入NH3时电池开始工作,左侧电极质量减少,右侧电极质量增加,中间A为阴离子交换膜,放电后可利用废热进行充电再生。已知:Cu2+4N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左侧电极发生氧化反应:Cu4NH3-2e

B.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Cu24NH3ΔH0

C.放电时,经离子交换膜由右侧向左侧迁移

D.上述原电池的形成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氧化性比Cu2的氧化性弱

 

查看答案

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原理如图所示,淡水最终在XZ室中流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海水中含有的 Ca2+Mg2+容易生成沉淀堵塞离子交换膜,因此不能直接通入阴极室

B.阳极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C.电渗析过程中阴极附近pH值升高

D.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NaOH溶液,溶液中水所电离的c(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的电离常数Ka约为1×10−5

B.B点的溶液中粒子浓度满足关系:c(HA)c(Na)c(A)

C.CE两点因为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相同,所以溶液均呈中性

D.F点的溶液呈碱性,粒子浓度满足关系c(OH)c(HA)c(A)c(H)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