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查阅资料得到下列数据...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查阅资料得到下列数据:

物质

沸点/

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

水溶性

乙醇

78.0

0.8

46

互溶

乙酸

118.0

1.1

60

可溶

乙酸乙酯

77.5

0.9

88

微溶

乙醚

34.6

0.7

74

微溶

浓硫酸(98%)

338.0

1.8

98

易溶

无水氯化钙

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来制备乙酸乙酯。

①配制反应混合液时,乙醇、冰醋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顺序是________;浓硫酸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但加入的浓硫酸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原因是________

②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需要在试管加入碎瓷片,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了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③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2)产品纯化。分液法从试管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首先向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氯化钙,除去________(填名称);然后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最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3)该实验中用30 g乙酸与46 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30.8 g,则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是________(产率指的是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4)另一化学小组设计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此装置和上图装置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浓硫酸能够吸收反应产生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同时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因此浓硫酸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 B 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乙醇 蒸馏 70.0% 能够控制反应温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解析】 (1)①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然后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根据浓硫酸的作用分析判断; ②从实验安全角度分析判断; ③根据加热时乙醇、乙酸易挥发,且乙酸乙酯的沸点比较低,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分离提纯的目的解答; (2)根据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分析; (3)先计算乙酸、乙醇的物质的量,利用二者反应关系计算理论上乙酸乙酯的产量,最后根据产率的含义计算乙酸乙酯的产率; (4)装置中使用了温度计,可控制反应温度,能够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1)①浓硫酸遇乙醇会放出大量热,由于乙醇的密度比硫酸小,为防止酸滴飞溅,应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缓缓加入浓硫酸,并用玻璃塞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当混合溶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如先加浓硫酸就会出现酸液飞溅现象,故加入物质的先后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在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由于该进行的比较缓慢,且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生水,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要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但由于浓硫酸同时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脱水性,若浓硫酸加入量过多,在加热时会将有机物脱水碳化,也不利用反应的发生,因此浓硫酸不能太多; ②为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需要在试管加入碎瓷片,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了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冷却后补加,故合理选项是B; ③在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及挥发的乙醇和乙酸都通过导气管进入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2)分液法从试管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首先向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无水氯化钙与乙醇反应产生CaCl2·6C2H5OH,可以达到除去其中含有的乙醇的目的;然后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最后进行根据乙酸乙酯与乙醚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得到乙酸乙酯; (3)30 g乙酸的物质的量是n(CH3COOH)=30 g÷60 g/mol=0.5 mol,46 g乙醇的物质的量n(C2H5OH)=46 g÷46 g/mol=1 mol,由于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所以反应产生乙酸乙酯要根据不足量的乙酸计算,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n(乙酸乙酯)=0.5 mol,其质量m(乙酸乙酯)=0.5 mol×88 g/mol=44 g,实际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30.8 g,则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是:×100%=70.0%; (4)根据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中使用了温度计,可控制反应温度,能够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可提高物质的产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PMMA是一种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的塑料,在建筑业中有着广泛应用,分子式是。一种从原料合成PMMA的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原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F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5)已知(其中R均代表烃基)。若以丙烯为原料,利用上述信息设计合成中间体D,在得到D的同时也得到了另一种有机副产物M,则M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国防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1)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Fe2易被氧化成Fe3,从微粒结构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原子坐标参数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金属铁是体心立方晶系,其构型如图。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0,0,0)B(1,0,0),则C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

若晶胞参数为apm,假定金属铁原子为等径的刚性小球且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则铁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pm

(4)Fe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下图的循环得到,则FeO的晶格能为________

(5)下图是晶体的晶胞示意图。

晶胞中亚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_____空隙中(填空间结构)

若晶胞的体对角线长为anm,则Fe3O4晶体的密度为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查看答案

碳是形成单质和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有多种单质,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石墨烯能导电而金刚石不能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

(2)碳的主要氧化物有COCO2

CO能与金属Fe形成一种浅黄色液体Fe(CO)5,其熔点为-20℃,沸点为103℃,热稳定性较高,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据此判断:该化合物的晶体中不涉及的作用力有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范德华力         E.配位键

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所涉及的4种物质,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

(3)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

(4)碳的有机物常作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配体,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EDTACa2+形成的配离子如图所示。

①钙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

②配体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理论。

(1)下列关于基态O原子结构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                 B.2个未成对电子

C.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纺锤)       D.价电子数为4

(2)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其原因是________

(3)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电子亲和能E1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

(4)KCr属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K的熔点、沸点等都比金属Cr低,原因是___

(5)Ge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三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三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

有机物X具有消炎功效,为测定其结构,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过程:

I. 确定X的分子式

(1)确定X的实验式。将有机物X的样品充分燃烧,对燃烧后的物质进行定量测量,所需装置及试剂如下所示:

A.     B.       C.         D.

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X样品6.9g,用连接好的装置进行实验,X样品充分燃烧后,测得B管增重15.4gC管增重2.7g,则X的实验式为________

(2)确定X的分子式。X的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对应的质荷比最大为138,则X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Ⅱ. 确定的结构

(3)确定X的官能团。红外光谱图呈现,X中有OHCOCC、苯环上的CH、羧酸上的C=O等化学键以及邻二取代特征振动吸收峰,由此预测X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填名称)

(4)确定X的结构式。核磁振动氢谱如下图所示,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