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研究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一小块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中 | A.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②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放入沸水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后消失,溶液变为红色 |
③将镁条放入稀盐酸中 | C.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放入稀盐酸中 | D.反应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1)补齐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连线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Na、Mg、Al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依次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3)比较第3周期中硫与氯两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①甲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
A.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比较盐酸与硫酸的酸性 C.比较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②乙同学设计将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这一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比较________,推知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4)利用元素周期律可预测陌生元素及物质的性质,已知Rb与Na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失电子能力:Rb>Na B.碱性:NaOH>RbOH C.Rb比Na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一种简单的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锌是该电池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Zn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Cu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A.电极材料 B.电极反应物 C.电子导体 D.离子导体
(3)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______。
A. B. C. D.
(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原电池装置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原电池装置可将____,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在一定温度下,将SO2与足量O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与SO3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0~2min以S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mol·L-1min-1。
(2)5min后c(SO2)与c(SO3)不再随时间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
(3)由图像可知SO2与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1)以下实验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下图中,表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图中①和②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时,释放________kJ能量。
(4)当前,很多地区倡导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家用燃料,根据下表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
燃料 | 燃烧释放的能量(每1千克) |
天然气 | 55812kJ |
煤 | 20908kJ |
在有机物①甲烷②乙烯③乙醇④乙酸中,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的是_______,可用作医用消毒剂的是________。
下列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Br>Cl B.稳定性:H2S>H2O
C.酸性:H2CO3>HNO3 D.碱性:Ca(OH)2>Mg(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