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亚硝酰氯(NOCl,熔点:-64.5 ℃,沸点:-5.5 ℃)是一种黄色气体,遇...

亚硝酰氯(NOCl,熔点:-64.5 ℃,沸点:-5.5 ℃)是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1)甲组的同学拟制备原料气NOCl2,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补充下表中缺少的药品。

 

装置Ⅰ

装置Ⅱ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的Cl2

MnO2

________

________

制备纯净的NO

Cu

________

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NO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Ⅷ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查得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一定条件下混酸可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盐酸 饱和食盐水 稀硝酸 水 e→f(或f→e)→c→b→d 通过观察气泡调节气体的流速 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器 NOCl+2NaOH===NaCl+NaNO2+H2O HNO3(浓)+3HCl(浓)===NOCl↑+Cl2↑+2H2O 【解析】 (1)实验室加热制取氯气是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生成的,所以分液漏斗中装的是浓盐酸,装置Ⅱ是用于吸收氯气中HCl气体,所以内装饱和的食盐水;实验室里NO是用Cu和稀硝酸反应制取的,所以分液漏斗中装的是稀硝酸,装置Ⅱ是用于吸收NO中HNO3蒸气的,因此内装水即可。 (2)已知NOCl沸点为-5.5 ℃,遇水易水解,所以可用冰盐冷却收集液体NOCl,再用装有无水CaCl2的干燥管Ⅶ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Ⅸ中使NOCl变质,由于NO和Cl2都有毒且污染环境,所以用NaOH吸收尾气,因此①接口顺序为a→e→f(或f→e) →c→b→d,②通过观察洗气瓶中的气泡的快慢,调节NO、Cl2气体的流速,以达到最佳反应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③装置Ⅶ中装有的无水CaCl2,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Ⅸ中使生成的NOCl变质,④NOCl遇水反应生成HCl和HNO2,再与NaOH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l+2NaOH=NaCl+NaNO2+H2O。 (3)由题中叙述可知,反应物为浓硝酸和浓盐酸,生成物为亚硝酰氯和氯气,所以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浓)+3HCl(浓)=NOCl↑+Cl2↑+2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溶液:

B.物质的量浓度都为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常数.溶液:

D.溶液与溶液混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酸性溶液可以鉴别苯、乙醇和乙酸

C.苯和乙烯均可以使溴水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

D.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不考虑立体异构)

 

查看答案

下列装置由甲、乙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B.M极电极反应式: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

C.一段时间后,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当N极消耗0.25 mol O2时,则铁极增重16 g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查看答案

有机物AB均为合成某种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中间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A中至少有8个碳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B.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时,最多消耗

C.物质B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

D.最多可与发生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