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

500 mL 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K)2 mol/L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2 mol电子

C.电解得到铜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2 mol/L

 

A 【解析】 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浓度,据此分析解答。 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气体的物质的量==1mol;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每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 所以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铜的物质的量==1mol,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2mol/L,根据电荷守恒得钾离子浓度=6mol/L−2mol/L×2=2mol/L, A、根据分析知,原混合溶液中c(K+)为2 mol/L,故A正确;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4=4mol,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知,铜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C错误; D、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推出有两极都生成1mol气体时,电极总反应式为,所以生成H+的物质的量是2mol,c(H+)===4mol/L,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装置()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为电解池。装置()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已知电池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当闭合开关K时,X电极附近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K时,Na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

B. 闭合开关K时,负极反应式为3NaBr2e===NaBr32Na

C. 闭合开关K时,当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X电极上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 L

D. 闭合开关K时,X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H+)/c(CH3COOH)减小

B.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60℃,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OH-)]增大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NH4+)/c(Cl-)>1

D.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

 

查看答案

常温下,0.1mol·L-1H2A溶液中各种微粒浓度的对数值(lgc)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A是二元弱酸

B. HA-H++A2-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12

C. 0.1mol·L-1H2A溶液中c(H+)=c(HA-)+2c(A2-)+c(OH-)

D. pH=4.2 c(HA-)=c(A2-)>c(H+)>c(H2A)>c(OH-

 

查看答案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温度100℃200℃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L2/mol2

C.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H0,且a=2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H-285.8 kJ/mol,则2H2O(g)2H2(g)O2(g) △H=+571.6 kJ/mol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s)c(石墨,s) △H0

D.已知:298K时,N2(g)3H2(g) 2NH3(g)  △H-92.0 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46.0 kJ的热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