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浓度均为0.01 mol/L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已知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为H2O2+2S2O32-+2H+=S4O62-+2H2O,反应分反应A. H2O2+2I-+2H+=I2+2H2O和反应B两步进行。
(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
(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则试剂X应该为____________(从题干所涉及试剂中选择)。
(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Ⅱ、实验Ⅲ。(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H2O2溶液 | H2SO4溶液 | Na2S2O3溶液 | KI溶液(含淀粉) | H2O | |
实验Ⅱ | 5 | 4 | 8 | 3 | 0 |
实验Ⅲ | 5 | 2 | x | y | z |
结果为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Ⅱ<实验Ⅲ。
①实验Ⅲ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中,先在大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慢慢的滴加浓硫酸并不断振荡,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后续操作。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右边试管中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
(4)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所采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
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和,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将B过量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E的含氧酸盐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2)分子中存在的,不同于中的化学键被称为_______。用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可溶解其中的,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和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
电子式的运用
(1)用电子式表示粒子:
①氢氧根离子________;②羟基________;③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④Mg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CH4、C2H4、C2H6三种有机化合物:
(1)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
(2)常温常压下,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生成水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
(4)在120℃、1.01×105Pa下,以上三种物质中的两种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E2-E1是反应的_____(填“活化能”或“反应热”,下同),E3-E1是反应的________。
(3)已知拆开1 mol H-H、1 mol I-I、1 mol H-I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反应H2(g)+I2(g)=2HI(g)的焓变△H=__________。该过程是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