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 A | B | C | D |
名称 | ||||
分类 | 高分子化合物 | 强电解质 | 有机物 | 多糖 |
A.A B.B C.C D.D
以下是人们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的一些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日常使用84消毒液时,可添加大量洁厕净以增强杀菌效果
B.医用消毒酒精其纯度为75%指的是体积分数
C.N95型口罩是指能完全过滤直径小于9.5μm 胶粒的防护口罩
D.可向人体注射消毒液来有效杀灭体内新冠病毒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实验结果:
实验 序号 | A | B | 烧杯中的液体 | 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
1 | Zn | Zn | 乙醇 | 无 |
2 | Zn | Cu | 稀硫酸 | 有 |
3 | Zn | Zn | 稀硫酸 | 无 |
4 | Zn | Cu | 苯 | 无 |
5 | Cu | C | 氯化钠溶液 | 有 |
6 | Mg | Al | 氢氧化钠溶液 | 有 |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中电流由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填“A”或“B”)。A电极反应式________,
(2)实验6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________(填“镁”或“铝”)电极,发生________(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实验5表明________。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B.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
(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原电池中,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转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
A.KMnO4 B.H2O2 C.氯水 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溶液pH至4,使Fe3+转化为Fe(OH)3,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溶液pH至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1.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就认定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Fe3+完全沉淀[即c(Fe3+)≤1.0×10-5mol·L-1]时溶液的pH为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25℃时,硫氢化钾溶液里存在下列平衡:
a.HS-+H2OOH-+H2S
b.HS-H++S2-
(1)________是电离平衡;________是水解平衡。
(2)当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生成了CuS沉淀,则电离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水解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逆”);c(H+)变(填“大”或“小”)________。
(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c(OH-)·c(H+)将变(填“大”或“小”)________。
(4)浓度为0.001mol/L的KOH溶液pH为________;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KHS溶液后pH________7(填“>”、“<”或“=”),原因_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现有下列化合物①NaCl、②NaOH、③HCl、④NH4Cl、⑤CH3COONa、⑥CH3COOH、⑦NH3·H2O、⑧H2O,回答问题:
(1)NH4Cl溶液显_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H=10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为________mol/l,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为________mol/l。
(3)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 Δ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酸性,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
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B.向水中加入Na2CO3固体
C.加热至100℃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体
(4)若等pH、等体积的②(NaOH)和⑦(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pH相等,则m________(填“>”“<”或“=”)n。
(5)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CH3COONH4、NH3·H2O溶液中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