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单质硫为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在仪器B中制取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C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其作用为______,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
(3)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填选项字母),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______。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B的单质在D的单质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E+与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A的单质在F的单质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的名称为__________。
(2)A、D、E组成的化合物中,D的质量分数为40%,该化合物俗名为_____。其水溶液与F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其组成和结构信息如下表:
物质 | 组成和结构信息 |
a | 由A和D组成的化合物,且原子个数之比为1:1 |
b | 由A、C、F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
c | 化学组成为BDF2,且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
a的化学式为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c的电子式为________。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A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先向甲试管中加入适量锌片再加入稀硫酸,并未看到红墨水有任何变化,原因为____。
(2)B同学选用装置Ⅱ进行实验,先在乙试管中加入某溶液至液面没过长颈漏斗下口,再向长颈漏斗中注入另一种溶液,使二者混合反应。观察到烧杯中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上述两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原因为______。
(3)C同学选用装置III进行实验,先向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稀硫酸,首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
(2)A、C和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A、B和C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元素C与元素G的简单氢化物还原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元素D、E、G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D、E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现有八种物质:①MgCl2 ②NH4Cl ③Na2O2 ④O2 ⑤H2O ⑥P4 ⑦CaO ⑧PCl3。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八种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均填序号)
(2)“速热包”多用于快速加热食物。其主要成分为一包“⑦”和一包“⑤”,使用时将二者混合即可。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③的电子式为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X>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Z>Y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W D.X与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离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