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聚乙烯 B.油脂 C.纤维素 D.蛋白质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日常用品注射器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向甲中注入10 mL CH4,同温同压下向乙中注入50 mL Cl2,将乙中气体推入甲中,用漫散光照射一段时间,气体在甲中反应。
(1)下列是某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①气体最终变为红色;②实验过程中,甲中活塞向内移动;③甲中内壁有油珠;④甲中产生火花。其中正确的是____。
(2)甲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
(3)反应后,下列试剂能用于吸收甲中剩余气体的是____。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饱和食盐水
(4)反应后,若将甲中的物质推入盛有适量AgNO3溶液的小试管中会观察到____。
A、B、C、D、E五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关系。已知B可以发生银镜反应,D气体密度是氢气的14倍。
根据图示,
(1)试写出A、C、E的结构简式:A_____、C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芳香烃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已知:,请写出A与稀、冷的KMnO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在CO2中通入H2,二者可发生以下两个平行反应:
反应Ⅰ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3.7 kJ·mol-1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1)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Ⅱ,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A.体系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 B.生成n mol CO的同时消耗n mol H2O
C.混合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3)某实验室控制一定的CO2和H2初始投料比,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的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其中“甲醇选择性”是指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反应序号 | T/K | 催化剂 | CO2转化率/% | 甲醇选择性/% |
① | 543 | Cu/ZnO纳米棒 | 12.3 | 42.3 |
② | 543 | Cu/ZnO纳米片 | 10.9 | 72.7 |
③ | 553 | Cu/ZnO纳米棒 | 15.3 | 39.1 |
④ | 553 | Cu/ZnO纳米片 | 12.0 | 71.6 |
①对比表中①和③可发现:同样催化剂条件下,温度升高,CO2转化率升高, 而甲醇的选择性却降低,请解释甲醇选择性降低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表中①、②可发现,在同样温度下,采用Cu/ZnO纳米片使CO2转化率降低, 而甲醇的选择性却提高,请解释甲醇的选择性提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a.使用Cu/ZnO纳米棒做催化剂 b.使用Cu/ZnO纳米片做催化剂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4)反应混合气体经过降温加压可分离出甲醇,剩余气体可再次充入反应器继续反应,经过多次循环往复后混合气体中CO的含量已经很高,可以在另外容器中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使CO和H2反应合成CH3OH(g),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以下表格的“图像”中,若纵坐标代表不同物理量,其他条件一定, 甲和乙代表某一条件的改变,针对该反应的相关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纵坐标 | 甲 | 乙 | 图像 |
A | 的体积分数 | 未使用催化剂 | 使用催化剂 | |
B | NO(g)的物质的量 | 400℃ | 500℃ | |
C | 平衡常数 | |||
D | NO的转化率 | CO(g)与N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CO(g)与NO (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