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中外...

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

②在[Ni(NH3)6]2+Ni2+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___

③氨的沸点______(高于低于”)(PH3),原因是____

氨是________分子(极性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________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958kJ·mol-1INi=1753kJ·mol-1ICuIN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晶胞参数a=______pm

 

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2 正四面体 配位键 N 高于 NH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极性 sp3 金属 Cu+核外电子排布比Ni+稳定,难以失电子 3∶1 ×1010 【解析】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镍的核外电子排布式,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42-的立体构型;根据配位键的特点分析;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氨的沸点高于膦;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氨分子的立体构型;单质铜及镍都是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比较Cu+和Ni+核外电子排布;根据均摊法计算铜和镍原子个数;根据d=进行计算。 (1)镍是28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2p63s23p63d84s2,3d能级有5个轨道,先占满5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剩余3个电子再分别占据三个轨道,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 (2)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SO的σ键电子对数等于4,孤电子对数为(6+2-2×4) ×=0,则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②根据配位键的特点,在[Ni(NH3)6]2+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N; ③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氨的沸点高于膦;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氨中心原子N的σ键电子对数等于3,孤电子对数为(5-3) ×=1,则中心原子是sp3杂化,分子成三角锥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氨是极性分子; (3)铜和镍属于金属,则单质铜及镍都是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Cu+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呈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Ni+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84s1,Cu+的核外电子排布更稳定,失去第二个电子更难,元素铜的第二电离能高于镍的,所以ICu>INi; (4)①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铜原子个数为6×=3,镍原子的个数为8×=1,则铜和镍原子的数量比为3:1; ②根据上述分析,该晶胞的组成为Cu3Ni,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根据d=g·cm-3,则晶胞参数a=cm=×1010pm。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化学反应时,既要考虑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又要关注反应的快慢与限度。回答下列问题:

(1)NH3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图中因为改变了反应条件反应的活化能:b________(“>”“<”“=”)a

脱硝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反应物生成物ΔH=________(E1E2的代数式表示)

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的脱硝反应过程可能如下图所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作用,NO________剂,脱硝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CO分别通入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O(g)+CO(g)CO2(g)+H2(g),得到如表所示的三组数据:

①4min内,实验2中平均速率v(CO2)=________9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降低温度时,平衡常数会_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②650℃,若在此容器中充入2.0molH2O(g)1.0molCO(g)1.0molCO2(g)xmolH2(g),要使反应在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a=2.0b=1.0,则平衡时实验2H2O(g)和实验3CO(g)的转化率的关系为α(H2O)________(“>”“<”“=”)α(CO)

 

查看答案

氯乙酸(ClCH2COOH)常用作制造各种染料、除锈剂等。实验室采用乙酸氯化法(Cl2和冰醋酸共热可制得氯乙酸,伴随有醋酸的多氯代物生成)合成氯乙酸的装置如下图(加热装置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组装完成,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K2,打开K1,向装置B中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水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4)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Cl2的生成速率,则B中盛放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K1,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佛尔哈德法可以测定氯乙酸产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0.284g粗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煮沸,完全水解后加稀硝酸调至酸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0.4200mol·L-1的AgNO3溶液10.00mL,使Cl-完全沉淀。

Ⅲ.向其中加入2.00mL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硝基苯覆盖。

Ⅳ.加入指示剂,用0.0200mol·L-1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消耗10.00mLNH4SCN溶液。

已知:Ksp(AgCl)=3.2×10-10,Ksp(AgSCN)=2.0×10-1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 (填代号)。

a.FeCl2       b.NH4Fe(SO4)2     c.淀粉      d.甲基橙

②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此操作所测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会_______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③粗产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钛酸钡(BaTiO3)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主要用于制作电子陶瓷、PTC 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件。以下是生产钛酸钡的一种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草酸氧化钛钡晶体的化学式为BaTiO(C2O4)·4H2O;

25℃时,BaCO3的溶度积Ksp=2.58×10-9

(1)BaTiO3T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2)用盐酸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通过过滤得到草酸氧化钛钡晶体后,为提高产品质量需对晶体洗涤。

①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证明晶体已洗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iO2具有很好的散射性,是一种有重要用途的金属氧化物。工业上可用TiCl4水解来制备,制备时需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取19.70gBaCO3模拟上述工艺流程制备BaTiO3,得产品13.98g,BaTiO3的产率为:___________

(6)流程中用盐酸酸浸,其实质是BaCO3溶解平衡的移动。若浸出液中c([Ba2+)=0.1mol/L,则c(CO32-)在浸出液中的最大浓度为____mol/L。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 0.1mol/LNa2A溶液中不断通入HCl。H2A、HA-、A2-在溶液中所占物质的量分数与 pOH[pOH=-l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A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10-10

B.随着HCl的通入 c(H+)/c(H2A)先减小后增大

C.当溶液呈中性时:c(Na+)=c(HA-)+2c(A2-)

D.将等浓度等体积的 Na2A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查看答案

技术人员用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可以用C6H10O5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是电池的负极

B.b极附近的溶液pH增大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0O5+24e-+7H2O6CO2+24H+

D.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0NA,则生成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