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相关史实,是试从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分)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况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扼要回答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改革取得怎样的效果?(7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并分析其原因。
戊戌变法期间,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评论变法时说:“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主要反映了(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求大 B、变法内容不符合中国实际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者没有明确具体的纲领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