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房德邻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分别归纳概括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你认为材料一所强调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应该是指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你从上述观点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相关史实,是试从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9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分)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况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扼要回答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改革取得怎样的效果?(7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期间,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评论变法时说:“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主要反映了(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求大                     B、变法内容不符合中国实际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者没有明确具体的纲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