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是中央电视台曾经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
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B.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C.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D.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下列各项中属于庙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督促国民党国民政府继续对外对内在城市在乡村中反封建势力的争斗,在城市在乡村扩大民主主义的宣传运动。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获得在政府及党的领导地位,以推动国民党的军事政权向左,至少也要不继续更向右。……目前共产党的主要政策,即日益发展及组织农民运动,使农会成为乡村中向土豪劣绅地主争斗之中心,而不能和国民政府发生冲突。
——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
材料二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共党内的什么思想倾向?(4分)
(2)材料三反映了毛泽东的什么革命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
(3)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怎样开创的?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附加题
阅读26题四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从作用或影响方面说明这些观点是怎样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4分)
(2)从这一系列思想变化中,你得到哪些认识?(3分)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在11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材料二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国,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三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材料四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精辟的论述。《矛盾论》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六十年前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3)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