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要点  (1)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 (2)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3)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的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 (4)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个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成理,即可赋分。照抄题干和所给材料,不得给满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回答以下4题

6ec8aac122bd4f6e

1.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4反映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3.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理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

4.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查看答案

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回答以下4题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3.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4.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查看答案

 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6ec8aac122bd4f6e

1937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6分)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    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    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

 

查看答案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