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在中国古代,“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 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 商品经济
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是
A. 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壳而论是最多的元素。
B.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铁。
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土革波纹刀的印度钢。
D.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太稀罕了。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析】
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
――诗人 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问题:(8分)
(1)“北分裂”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500年前后?(3分)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3分)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入了重围”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请概括出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