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解析: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查看答案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查看答案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又昙花一现。学者做了以下分析: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作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废八股,“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宝座……

    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得分

评卷人

 

 

 

(1)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下半期日本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 (5分)

 

 

(2)19世纪下半期,日中两国的改革都以政治领域为突破口。日本政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政治改革为什么会遭到强烈的抵制和反对?(2分)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期日、中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6ec8aac122bd4f6e材料一  清政府从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期限15年,学习军事、航海、医学、法律和建筑工程,以及化学、自然哲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科学理论。留美幼童的所有费用由清政府支付,学成归国后听从总理衙门量才使用。

材料二  右图是留美幼童组成的棒球队。(摄于1878年)

材料三   1881年6月8日,总理衙门上奏称留美幼童“外洋之长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驻美留学事务局)之初心。……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同日,皇帝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折。当年8月,120名留美幼童绝大多数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材料四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请回答:

得分

评卷人

 

 

 

(1)百名幼童留美期间,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留美幼童在美期间所发生的变化。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清政府派幼童留美“之初心”是什么?(2分)清政府中断留美幼童学业、强行将其召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你认为《纽约时报》的评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