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c1]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他们得出...

 [c1]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他们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①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

       ③五四运动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④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1]9.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c1]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对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对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D.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没有传播到农村

 


 [c1]8.

查看答案

 [c1] 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的反对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c1]7.

查看答案

 [c1]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c1]6.

查看答案

 [c1]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在华外国人受到“庇护”的依据是                                                 (    )

       A.居住及租地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c1]5.

查看答案

 [c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清,回天无力,它亡得窝囊。”“周之亡是制度之亡……;清之亡,既是文化之亡,也是制度之亡。”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

       A.“秦虽死犹存”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B.“周制度之亡”指分封制废除,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不利于西周政治秩序的稳定

       C.“清文化之亡”指儒家文化受到冲击而动摇

       D.“清制度之亡”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c1]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