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
前矣”;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
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两段史料包含的相
同信息是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
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统治者沉重的剥削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
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铁器 ③纸张 ④白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
其力也。” 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 B.“废井田,开阡陌” C.曲辕犁 D.交子
[c1] 詹天佑(1861.1919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决定兴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由于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英俄的企图没能得逞,詹天佑受命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
材料二: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里,山高路险,施工难度极为罕见。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他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材料三:清廷邮传部在验收京张铁路后称:“此路一成,非徒增长吾华工程师莫大之名誉,而后此之从事工程者,亦得以益坚其自信力,而勇于图成。”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京张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垂涎?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人的如此关注?(2分)
(2)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詹天佑克服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的困难的?请概括之。成就詹天佑杰出的个人因素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京张铁路的全线通车给后人以怎样的启示?(2分)
[c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