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查看答案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

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

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

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