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
材料二: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 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出的主要贡献。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一生成就取得的主观因素有哪些?(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