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三,分析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政策上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4)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布尔什维主义”,有人称新经济政策是发展资本主义,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3分)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世界多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摘自吴季松《知识经济》
材料二 目前已在开展的通讯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类共性以及对未来的共同关切和希望。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了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有的人能利用新技术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有的人则由于贫困或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不能这样做。如果各国政府和整个社会不能提高对教育的承诺,这一分化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摘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前言》
材料三 美国对发展科技的投资的绝对值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类人才约6000人~11500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据统计,1982年全美69万科研人员中,l/3是从国外引进的。……(1980年)日本“咨询-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这一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一项西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诞生……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其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 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情况比较表
|
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占人口(20岁~24岁)比例 |
|
1970年 |
1991年 |
|
亚洲、非洲的7个发展中国家 |
1.3% |
2.1% |
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七国 |
32.9% |
49.3% |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阅后回答: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优势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3分)
(2)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4分)
(3)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是什么?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把握住机遇,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
材料二 1946年—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材料三 199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
邮政 |
电站 |
煤炭工业 |
铁路运输 |
航空运输 |
英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法国 |
100 |
100 |
100 |
100 |
75 |
联邦德国 |
100 |
75 |
50 |
100 |
100 |
日本 |
100 |
私有 |
私有 |
75 |
25 |
美国 |
100 |
25 |
私有 |
25 |
私有 |
材料四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
年份 |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2002年 |
50.5% |
40.8% |
8.7% |
(1)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1分)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2分)其特点是什么?(1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5)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拨出后引起巨大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
——《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
(1)依据材料列举“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方面各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1960年代,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行,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猛增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复兴之路》解说词
(2)二战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4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哪些创见?(5分)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