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5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解析】(1)“察举制”的内涵从表格可以看出其重品德、学问、议政能力,并由长官举荐,同必须“人、门兼美”。变化要从选官的依据、方式入手分析,注意要体现出 “变”。 (2)分析积极作用要从对政治、文化方面入手。如政治可从政府人员、效率角度分析,文化可从风气等方面入手。(3)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造成人才的缺乏以及要进行教育改革首先要设学堂,而设学堂关键在于废科举。分析原因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如政治应结合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结合旧制度的弊端以及人才的需求入手。 【答案】(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4分) 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6分) (2)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公平公正。 (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2分) 原因:科举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3)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

  A.独裁政治        B.官僚政治   

C.分权政治        D.贵族政治

 

查看答案

 (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13)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查看答案

 (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3)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查看答案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3)图7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应当出现在(    )

6ec8aac122bd4f6eA.秦朝                

B.西汉    

C.唐代                 

D.宋代

 

查看答案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2)图6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6ec8aac122bd4f6e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