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39)根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研究,在...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39)根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研究,在相当长时间里,世界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高度相关,人口规模决定经济规模。但这一现象从1820年开始急剧变化,在近两百年间走了一个“V”字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初,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已前仅减七百万耳。

                                           ——转引自郦家驹《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二:我曾看到过一个生产大头针的英国小手工工场,从铁丝拉直、剪短、磨尖、车光到把犬头针成品装进小包,分为十八道独立工序。那里工作的只有十个工人,因此其中有些一个人要做两道或三道不同的工序。尽管他们很穷,因而不能充分装上必要的设备,可是他们紧张地工作,一天共同能制出十二磅多大头针。因为四千多根大头针重约一磅,所以这些人一天共制出四万八千根以上的大头针,一个工人一天能制出四千八百根大头针。但是,如果他们彼此独立工作,如果他们不习惯于做专业的工作,那么,他们哪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可能甚至连一根也做不出来。

                             ——[苏】莫克洛、奥尔洛夫《世界近现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材料=:部分国家颁布专利法和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时间表

    项  目

    荷兰

    英国

    美  国

    日  本

  颁布专利法的时间

    17世纪初

    1624年

    1790年

    1826生

成立证券交易所时间

1609年(阿姆斯特丹)

17世纪末(伦敦)

  1792(纽约)

  1878年(东京)

 

材料四:

6ec8aac122bd4f6e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张维迎《把脉未来中国经济增长》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分)简析这一现象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试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举例说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经济领域的哪些情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3)20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的人口规模与GDP规模的相关系数开始回升。试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据此有人预测,西方世界与东方世界因此又将“均等化”、“趋同”,甚至东方超越西方。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1)主要是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唐—宋,我国封建经济向前发展,人口在不断地增加;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问一是提炼关键信息,归纳新情况,其影响主要是技术革新、市场拓展和资本支持。(3)问从材料来解读主要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其原因主要是国际环境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对“东西方世界因此又将“均等化”、“趋同”,甚至东方超越西方”的看法要结合东西方的历史和现实来评价。 【答案】(23分)(1)历史现象:北宋人口持续增加;南宋虽然疆域比北宋狭小,但人口却下降不大。关系: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表现:农业:水转翻车的使用;手工业: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商业:“市”突破原先的时空限制、“草市”有了新的发展、出现汴京等繁华的商业都会。(6分。每一方面每点2分,写出三方面三点即给满分)     (2)情况:手工场分工日益细密;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出现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出现资本市场。作用:分工细密可以提高工匠技术,有利于新型设备发明;分工细密还有利于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形成新的工厂制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专利法的颁布有利于促进技术的应用与革新;资本市场的出现有利于工业融资。  (4分,每点1分,答对4点即得满分。)     (3)原因:中国经济的崛起或人口大国的经济发展;  (2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市场经济制度的拓展、全球化进程或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快、福利主义或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2分,答对任何一点即可)看法:这种观点错误,西方国家主导着国际经济秩序(或东西方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2分,注意:判断本身不得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视情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4)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查看答案

 (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13)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在浙江所作或出土的古代作品有(    )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l2)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查看答案

 (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4)唐诗有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钏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挖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

    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

    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4分)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