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r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38)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以救亡图存、开通民智为宗旨,抨击时弊,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籍此唤醒民众。请阅读该报发表的《叹五更一伤国事也》节选,回答问题。

    一更里,坐阐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国家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无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二更里,把心事,告诉诸郡。外洋人,他强盛,也有原因……无论那,贫和富,识字通文。和别国,打起战,人人拼命。枪与炮,车和船,无样不精……

    三更里,闷沉沉,越思越恨。我中国,穷且弱,不为无囡。读书的,只知道,文章诗赋……提起了,国家事,抽身就走……一说道,国家危,总言天意。凡百事,总说是,运气为凭……做官的,好钱财,待民暴虐……

    四更里……

    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那日本,三十年,转衰为盛。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不让毫分。外洋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作一段,吧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1)概括该文发表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状况。

(2)作者一二三更里所叹的中国贫弱和“外洋人”强盛的原因分别有哪些?其所叹是否全面?为什么?(11分)

(3)“五更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救国方案?(3分)

(4)《叹五更—伤国事也》集中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心态?简述该报的创办者为实现“我中国,永升太平“的理想进行了怎样的奋斗。

 

查看答案

 (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16)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图10报纸说法正确的有(    )

6ec8aac122bd4f6e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  ②《新青年》创造的时代是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③《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二字为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  ④都创办于19世纪末,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5)在中国近代,封建文化的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下列对封建文化解体起重要作用的是(    )

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②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发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l6)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

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

 

查看答案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3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

(1)举例说明“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的表现。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