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济南二模)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图1 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 图2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剧变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 26.1∶ 52.1;1962年是33.3 :30.3 :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 工业化建设严重倒退 B. 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C. 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D. 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做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经济的发展要协调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