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广东韶关高三一模)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
(14分)斯塔夫里
阿
诺斯在《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黄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材料三 北京——1919~1949年中国剧变的见证: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帝国在政治结构上的“划时代的突破”。概括说明这一突破对“空前广袤的帝国”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请仿照图1的示例,为图2、3撰写解说词。
图1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2卢沟烽火:
图3开国大典:
(12分)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近代哪一政权的国歌?图二纪念的是什么运动?图一和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复兴的共同任务是什么?(4分)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4分)
(3)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4分)
(14分)“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图片 |
历史地位 |
理由 |
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
|
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
|
|
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
|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上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2)假如你想更多地了解十月革命,你会怎么办?(4分)
(3)若就上表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探究,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性题目。
(2009年南京一调)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新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2009年珠海二调)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阶段。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和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讲话,说明了这一时期毛泽东又开始探索和解决
A.革命依靠力量和领导阶级问题
B.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C.“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D.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前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