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一

 

 

 

 

 

 

 

 

 

 

 

 

材料二 ……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1)材料二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请依据这两个材料说明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具体表现。

 

 

 

 

 

(2)请分析该现象出现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3)依据图三、图四,指出与战国时期相比,明朝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有利因素。

 

 

 

 

(4)与吕不韦相比,黄宗羲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

 

 

 

 

 

 (1) 现象:战国时期商业发达。表现: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货币发展;出现许多大商人,并开始参预政治;经商意识增强,许多人弃文从商。    (2) 积极意义: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商业发展推动民族融合;力量壮大的商人通过买田置地等形式成为新兴地主,(增强了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3)新现象:农业商品化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有利因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等;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手工业的发展。(6分,任选4点即可)    (4) 变化:吕不韦认为经商不如从政,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 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解除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进步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 , 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 , 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 ,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原因。

 

 

 

 

 

 

材料二 秦汉以后 , 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 ,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 直到明清之际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 , 如汉代的董仲舒 , 宋代的二程和朱熹 , 明代的王守仁等等 , 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 , 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 , 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再加上这种追求和崇尚又与对封建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同时,民主与科学从此也逐渐深入人心,并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念。

   -------《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社会主流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社会主流思想变化的过程中各个阶层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思想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长期信奉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被彻底否定,人们终于认识到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下列哪一史实不能论证“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观点           (    )                             

    A.袁世凯称帝                       B.张勋复辟

    C.北洋军阀割据                     D.汪精卫建伪政府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查看答案

 “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