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2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方案,可以查阅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Dragon(中国龙)
(3)上图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
A.《唐璜》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向日葵》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项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学习了解儒家思想后,有位爱思考的同学问老师:“为什么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假如你是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主要从哪一角度分析其原因? ( )
A.思想内容的变化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某同学正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