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指出曹操、苻坚、和杨坚试图统一南方的不同结果,并结合当时南北经济、政治的历史条件分析其原因。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我国古代形成了三大主要经济区:农耕区、畜牧区、渔猎区。结合历史背景概述公元4~6世纪这三大经济文化形态交融、消长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决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490)主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三: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四:(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有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北魏分裂于534年)。
--以上摘自《魏书》
请回答:
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况,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获得新的发展。回答: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前代相比,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进步体现在: ( )
A.天文、数学 B.天文、农学 C.农学、机械 D.农学、数学
2.下列作品属于同一朝代的有: ( )
①.《兰亭序》②.《洛神赋图》③.《神灭论》④.《女史箴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3.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社会根源在于: ( )
A.迷恋大自然的风光 B.热爱劳动人民
C.对城市污染的厌恶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以下各项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特点的是: ( )
A.北方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B.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重大影响
C.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
D.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依然在很多领域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其原因有: ( )
①.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
③.以秦汉文化为基础 ④.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之一。回答:
1.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C.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D.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2.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 ( )
①.北方黄河流域大批农民南迁 ②.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
③.南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
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契丹境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 )
A.有利于国家统一 B.加速各族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经济恢复 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
4.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和动乱碰撞时期。回答:
1.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吴蜀联合对抗曹魏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 D.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时,统治南方的是南朝的: ( )
A.宋 B.齐 C.梁 D.陈
3.曹魏与北魏相同点有: ( )
①.曾以洛阳为都城 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③.统一过黄河流域
④.采取重农措施 ⑤.因政权分裂而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4.南朝与北朝的明显不同点是: ( )
A.南朝农业发达,北朝农业落后
B.南朝是汉族政权,北朝是少数民族政权
C.南朝以农业为主,北朝以畜牧业为主
D.南朝盛行道教,北朝盛行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