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据此回答:
1.关于隋唐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B.唐太宗任用高官主考,以后成为定制
C.贞观年间,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D.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2.“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 ( )
①.有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4.隋朝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 (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5.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沿袭科举制,根本原因在于:( )
A.它便于选拔人才 B.它巩固了专制统治
C.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 D.它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
均田制是北魏开始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隋唐继续沿用。回答:
1.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募兵制实行的经济基础
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D.均田制下根本的受益者是农民
2.北魏和唐朝实行均田制的首要条件是: ( )
A.租庸调制的实行 B.土地兼并中止
C.政府财政收入增多 D.政府掌握一定土地
3.隋唐时期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下农民的身份是: ( )
A.农奴 B.自耕农 C.地主的佃农 D.国家的佃农
4.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实行,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 ( )
A.封建制度开始进入衰落时期 B.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断加深
C.社会生产力发展处于停滞状态D.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我国古代均田制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大官僚兼并土地
C.安史之乱的结果 D.藩镇割据形成
6.西周实行井田制与北魏、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相同之处是:( )
A.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B.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种
C.农民都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税 D.本质上是土地公有制
关于隋朝的历史回答:
1.关于隋朝统一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作好渡江作战准备 ④.北周统治腐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建立隋朝 ②.营建大兴城和洛阳 ③.开通大运河
④.发动五次对高丽的战争 ⑤.被农民起义军杀死
A.①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3.隋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不包括: ( )
A.对高丽的战争加剧人民痛苦 B.营建东都洛阳加重人民负担
C.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能低下
D.受到农民起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双重打击
4.秦始皇和隋炀帝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都很残暴 B.开创过统一局面
C.都穷兵黩武 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发展
有人说:“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们的政治主张中,有何矛盾之处?原因何在?儒法两家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试分析统一的根源和影响
秦汉是封建大一统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出现分裂。
⑴.用史实说明秦朝的历史地位。
⑵.秦汉以后,我国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封建国家分裂的局面,简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⑶.用史实说明南北朝后期统一历史条件的成熟。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朝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于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自此以後,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开拓至新疆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在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摘自邹远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请回答:
⑴.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拓的方式。
①.方位、范围: 北方: ;
西方: 东南沿海: ;
方式:
;
⑵.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的管理。
⑶.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