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城市是古代商业活动的中心舞台,国内外贸易是古代商业活动的通忂大道。”据此回答:
1.对唐都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
②.“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
③.“坊”和“市”的划分限制了长安商业活动的发展
④.长安的商业代表了古代历史上城市商业的最高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明朝中后期苏州的经济状况不同于北宋东京主要在于: ( )
A.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B.城市中普遍流通白银
C.城市居民的生活内容空前丰富 D.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3.北宋与辽、夏、金边境互市贸易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
A.政府收入减少 B.适应各族人民的要求
C.加强了内地与边地的交流 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唐朝和清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据此回答:
1.这两个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B.封建经济发展,国家强盛
C、当时的统治者比较有作为 D、封建社会处于上升时期
2.清朝威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因素明显不同于唐朝,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西方先进
C、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弱 D.西方处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
3.下列历史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 ( )
①台州战役 ②“长庆会盟”③改土归流 ④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统治阶级统治政策的调整,一方面源于当时社会的需要所推动;另一方面对社会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据此回答:
1.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 )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租庸调制、均田制
2.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3.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4.辽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的制度,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民族习俗和心理不同
C.宗教信仰不同 D.民族矛盾激化
在中国古代,南方经济不断发展,逐渐赶上和超过了北方,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据此回答:
1.唐朝时,扬州极为繁盛,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促使扬州繁盛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经济重心南移
C.内外交通的枢纽地位 D.手工业发达
2.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这说明: ( )
A.社会安定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B.战争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C.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D.社会改革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什么: (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占城稻所取得的结果
B.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获得成效
C.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使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4.五代十国及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明: (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 ,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此谕主要强调应当:( )
A.重视官吏选拔 B.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海外贸易 D.改变抑商政策
6.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的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 )
A.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 B.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D.造船技术提高和指南针的应用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制度不断得到创新,这些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
请回答:
⑴.秦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西汉初期有哪些新发展?
⑵.唐朝兵制经历了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简析其转变的原因及募兵制的利弊。
⑶.元代对我国地方制度有何创新,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⑷.上述制度变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
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史经历了秦汉、隋唐、元明清的三次大统一,期间也穿插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回答:
⑴.有人把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演变的轨迹总结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一种说法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⑵.造成分裂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
⑶.三次大统一的共同条件是什么?
⑷.你怎样看待统一与分裂的关系?
⑸.目前台湾少数人企图搞“台独”,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