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片中工具反映了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 ③男耕女织 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2分)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击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回答: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1) 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民生”问题?(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1)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材料一、二的规定分别适应了哪一阶级的政治需求?(2分)

 

材料三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2)据材料回答魏晋南北朝选举官员的标准(1分),指出其弊端?(1分)

 

材料四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3)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

 

材料五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4)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5)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分)

 

 

(6)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