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六年(1026年),辽主下诏曰:“朕以国家有契丹、汉人,故以南、北二院分治之。盖欲去贪枉,除烦扰也;若贵贱异法,则怨必生。夫小民犯罪,必不能动有司以达于朝,惟内族、外戚多恃恩行贿,以图苟免,如是则法废矣。自今贵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材料揭示了当时的统治者 ( )
A.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
B.纠正契丹贵族与普通平民同罪不同罚的弊端
C.实行一国两制,将契丹人和汉人分开治理
D.推进封建化改革,使契丹国称雄天下
下列机构或官职,在职能和权力上存在相互牵制关系的有 ( )
① 唐朝中书省与门下省 ② 宋朝统兵将帅与枢密院
③ 元朝中书省与枢密院 ④ 明朝五军都督府与兵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历史探究是新课程学习中积极提倡的学习方法,某校一个历史兴趣小组选用了下列四图制作一个展版,最能反映展版主题的是 ( )
图一 西汉马踏匈奴石刻 图二 唐蕃会盟
图三 平定准葛尔图卷(部分) 图四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A.中国古代民族交往融合方式多样
B.中原政权注重加强与蒙古族的交往
C.中原汉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D.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西北边疆的统一与稳固
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
( )
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
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 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 )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的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
A.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的关系
B.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C.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