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1分)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2分)
(4)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分)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场景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的都市生活。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场景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
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结合场景二中有关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2分)
场景三
(六七十年代发行的粮票和布票)
场景四
(3)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发行了大量粮票、布票等,当时为什么要发行这些票证?你对这一措施有何评价?(3分)
(4)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票证,在市场上现在还能找到吗?为什么?材料四中的券证与材料三中的有何不同?(3分)
观察中国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史实与“艰苦创业”相关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五计划制定与实施
C.开辟经济特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 D.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