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8分) (1942年2月5日,蒋介石应英国驻印总督林利思戈勋爵的...

阅读下列材料:(8分)

(1942年2月5日,蒋介石应英国驻印总督林利思戈勋爵的邀请访问印度。)

……

甘地是一位具有狂热宗教信仰的人,他所阐释的这些不合作运动内含的哲理,对抱现实主义态度的蒋介石来说,并不是很感兴趣。出于礼貌,蒋口头上只好连连说:“柔能克刚,柔能克刚,这是我们东方哲学的奥秘所在。”

饭后不到半小时,甘地就要求继续上午的谈话了。蒋介石单刀直入地开口问:“如果日本和德国入侵印度,你也用不合作的方式对待他们吗?”

甘地毫不犹豫地答道:“不合作!绝对的不合作。”

蒋说:“先生自1901年以来,对抗英国,谋求印度独立,艰苦奋斗已达40多年,时间不算短,然事业尚未成功。对过去的事不必重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现在和将来;那么,如果英国答应了5年或10年让印度独立,这样便实现了您奋斗的目标,先生愿意现在同英国合作吗?”

甘地答称:“如果英国以我停止活动为条件,答应5年或10年后我们独立,我必定加以拒绝。因为不合作主义是真理,而真理的追求是不能半途而废的。”“国民大会党在华尔特哈会议上,曾考虑同英方合作,所以我就退出了国民大会党。因为这个所谓合作,实际上就是同暴力合作,而独立是绝不能用与暴力合作的代价换得。否则我的50年生命史就将重新写过。因此,我只能和真理合作,绝不能和谬误合作。”

蒋介石看到老头儿的意志如此坚决,感到说服他的可能性甚为渺茫了。于是为争取主动,便改口道:“不合作的方式用在印度或许是正确的,对此我并无异议。我也不想要先生改变自己的信仰。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动员印度国民参战,站在同盟一边,一起打败日本、德国法西斯,这样,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中国就可提出让印度出席会议,并共同为争取印度的独立自由而努力。若同盟有异议,我保证中国以退出和会表示抗议,并与印度一起采取进一步的一致行动。如果今天你们对这场战争再袖手旁观,或采取中立态度,那将成为印度解放史乃至人类解放史中的最大缺憾。”

蒋介石这次访问印度的一片苦心至此已和盘托出,然而甘地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驳说:“世上只有受难者才知道受难者的苦痛,所以我对中国在抗战中做出的牺牲,怀着很深的同情。但是,阁下,贵国既然是英、美的同盟国,那么请问,为什么这次战争最重要的决策机构——盟国参谋总长联席会议,至今没有中国代表参加呢?可见英、美的‘民主’、‘同盟’是假面具。为了维护白人的利益,他们是绝不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东方民族的。战时对你们尚且如此,战后和会上我们将处在什么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恕我直率提出,阁下岂忘了当年的‘凡尔赛和会’了吗?”

甘地虽居乡村,但却熟知天下大事。他的这席话说得蒋介石无词以对,颇为尴尬。

——摘自《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团结出版社2007年1月版)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甘地的观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6分)

 

(1)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实现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自由。 (2)肯定:甘地对印度独立的要求反映了印度民族和人民反对殖民压迫和民主、自由的愿望,值得充分肯定;甘地对于“非暴力不合作”真理的坚持也体现了他作为伟人的执着,反映了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争斗不休的现实社会来讲极具借鉴意义。客观上点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提高了印度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4分)       局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的当时来说,甘地的这种态度客观上牵制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过度地依赖于非暴力不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8分)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蔽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大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

度……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4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非大坏则不更造”和材料三“适应于时代”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查看答案

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军阀、官僚、政客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清朝皇室

 

查看答案

阅读《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这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 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 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 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 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