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09年全国卷二)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

(09年全国卷二)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国日本帝国帝国渐次消失,反映出

A.资本主义扩张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

C.经济实力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世界范围内确立

 

A  【解析】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是带有浓厚封建性和扩张性的国家,他们对外扩张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随着这些帝国的消失,其侵略扩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09年广东卷B)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查看答案

(09年江苏卷)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查看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材料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根据材料五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中华网》

    材料三   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叙述的以外)还有哪些?

(3)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问题有哪些

(4)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