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图示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表述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C 【解析】主要考查对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的理解。A和B不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D只适合土地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中国在西方列强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了半殖民地的角色,社会转型极其缓慢。下列有关缓慢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外留学生大量介绍西方思想文化    ②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社会变革  ③近代工业举步维艰  ④遭受侵略、主权不断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查看答案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材料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根据材料五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中华网》

    材料三   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叙述的以外)还有哪些?

(3)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问题有哪些

(4)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