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
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 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唐李贤在《后汉书》注文中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里描写的生产工具的功能是( )
A.灌溉 B.排涝 C.冶铁 D.挖煤
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思考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刻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资源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对亚洲的启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们认为“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4分) “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4分)
(3)欧洲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