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指( )
A. 电视 B. 电影 C. 报纸 D. 广播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 1898~1900年 B. 1901~1911 年
C. 1912~1927 年 D. 1928~1937年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某报曾刊载:今天的上海市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美国经济侵略创造了条件
C.一战前夕掀起抵制日货、提倡美货的群众运动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