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
B.在工商业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奴隶劳动
C.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进行温和的改革
D.他们都是由平民发财致富而形成的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一一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赢<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材料四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
一一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对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6分)
(2)据此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4分)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8分)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4分)
(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8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下图
材料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法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主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使宰相不罢,……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明朝官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以史实说明。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官制是受什么思想的影响?明朝官制的弊端在思想领域有什么反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针对材料一中图二的政制体制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相比,有何明显差异? (4分)
1814年拿破仑被打败后,在外国刺刀的保护下复辟的波旁王朝颁布了钦赐宪章,接受了法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原则,这说明了法国
A、资本主义的潮流不可逆转 B、波旁王朝倾向资产阶级
C、同顽固派贵族进行了妥协 D、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
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