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潮流,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奋斗目标。”阅读...

(18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潮流,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北大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和世界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引领了世界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

材料三: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随着现代化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讲到了一芭比娃娃的例子: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比如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到了最后出现在沃尔玛柜台的零售价是9.99美元。国内生产商们因为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只获得了其中的1美元,但是欧美各国控制了销售环节,获得了9美元。“芭比娃娃”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全新的全球产业链竞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你怎样理解英国率先“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3分)

 

 

 

 

(2)材料三认为“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请指出这一时期俄国和日本开启现代化大门时需打破的瓶颈和途径分别是什么?(4分)

 

 

 

 

(3)材料三认为“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被侵略地区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请从近代化的角度举例说明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认识。(8分)

 

 

 

 

(4)依据材料四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材料五: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致沈廉士》

请回答: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3分)

 

 

 

 

 

(2)民国期间,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2分)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你怎样理解陈寅恪的话?(5分)

 

 

 

 

 

 

 

查看答案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十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其中否定孔子的有:

“矮化”。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只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维新化”。晚清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吧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

“丑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孟勇之决心,塞决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孔子在西方历史上的三种形象:“哲学家”、“智者”、“完人”。

“完人”。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同代人“矮化”孔子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2分)

 

 

 

 

(2)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将孔子“维新化”?而陈独秀却要将孔子“丑化”?(4分)

 

 

 

 

 

 

(3)根据材料,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3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孔子在中外历史上形象多变的现象。(3分)

 

 

 

 

 

 

查看答案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新年的第一天观看或收听。中国中央电视台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文化盛况说明:①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艺术    ②维也纳音乐是世界上最新潮、最流行的音乐    ③音乐艺术走向大众化    ④电视艺术的发展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全球性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代表作体现的创作风格,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98年对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不包括

A.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C.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