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今中国,政治改革方兴未艾。回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可以推进我们今...

当今中国,政治改革方兴未艾。回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可以推进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

  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4分)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

——《孙中山全集》第l卷

  (3)结合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三权分立”学说是如何发展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4分)

 

 

 

(1)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2分)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2分) (2)原则:分权制衡。(2分)目的或作用:通过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或防止出现专制)。(2分) (3)发展: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五权分立”学说。(2分)理【解析】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宪法》维护民主共和。(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上表说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不居于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里的一个党和几个党是指共产党和在野党

②提出的方针是为了更好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党派建设社会主义

③提出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还组成了爱国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查看答案

75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歌词中唱道:“……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象(里格)黄连,脸在笑。血浓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这首民歌的产生和流行

A.与北伐战争有关         B.与反围剿斗争有关

C.与百团大战有关         D.与淮海战役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