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贯穿“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条红线是(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党的领导,反对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
C.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D.维护农民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C. 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阵地,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与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