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
A.租佃关系的出现 B.世俗文化的兴起
C.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 B.商 C.周 D.秦
“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活动,见下图。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活动,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
C.牛妨碍了农业生产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关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体面而人道的社会标志”;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奖懒罚勤,是公民秩序衰退的原因”。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