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与以下两位人物密切相关。
(1)分别简述瓦特和法拉第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贡献。(2分)
材料二 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科技成就三项。(3分。答对3项即可得满分,鼓励多回答。)
(3)我们把现在的世界称之为“地球村”。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 “地球村” 的形成与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4分。要求:①三次科技革命中有关的发明都要涉及,一次都不能少。②至少要答对4项才可得满分,鼓励多回答。)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⑴据材料一指出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主要目的。(2分)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变化?(4分)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⑵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⑶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
(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1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有哪些历史作用?(3分)
下列四副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A.《格尔尼卡》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日出·印象》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是,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品是
A.《西风颂》 B.《唐璜》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