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15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 ...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 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 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 ...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一一《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 ...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一一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 (4分〉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4分〉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 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 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一一袁明《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 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3分〉
积极的思想和精神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 ,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提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5分)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5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四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6分)
(5)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4分)
材料五 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时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6)请列出这三位历史伟人在探索民族独立与富强道路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理论或指导思想,由此产生的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6分)
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集中体现在
A.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C.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下图反映的是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与中共十四大的代表亲切见面的情景,这次会议的突出贡献是
A.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B.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D.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