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柏林墙的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是反映冷战的著名标志
C.是当年两大集团剑拔弩张的写照
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图是毛泽东在观看中南海里的干部们“炒钢”的照片。这幅照片拍摄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抗美援朝运动 B. 一化三改造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运动
中国政府在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第26届联大
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日军占领南京进行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重新光复的纪念
D.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下图是刚刚落成的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被称为“海贝壳”。在它的“光之厅”,波浪形画卷清晰勾勒出一个古老的民族从立国到发展的历史轮廓,在这里也会开设一栏介绍上海在二战期间援助犹太难民的历史。这段历史与以下纳粹德国的哪一措施有关:
A. 确立元首独裁 B. 推行排犹政策
C. 实现全民就业 D. 对外进行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