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回答第18、19题。
1.观察图5,与造成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原因无关的选项是
A.新生政权建立和巩固
B.实行全国土地改革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救国之道。回答第15~17题。
1.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①实现土地国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体现这一观点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
3.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称赞的政权性质是
A.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C.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第12~14题。
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 D.派驻通判
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一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下列史实与诗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A.平定三藩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多伦会盟
(33分)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呈现出一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
观察图17,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1)请阅读上述材料、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6分)
信息一: (请勿在此处答题)
认识: (请勿在此处答题)
信息二: (请勿在此处答题)
认识: (请勿在此处答题)
材料二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得益于运河和蒸汽机驱动的棉纺厂。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1802年发展到52家,到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曾将60年代开工兴建的第一条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原因。(12分)
材料三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3)依据图①,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图②带给当时经济领域的变化。(9分)
(4)依据图③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浦东发展的国内外因素。(6分)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回答第22、23题
1.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国政府一方面实施改革防止经济下滑,一方面从国际社会得到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贷款来自于下列国际组织中的
A B C D
2.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两极格局下的长期对抗
③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④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回答第20、21题。
1.图10所示的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发表的文章,书中论述的主要思想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据是
①正义者同盟建立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苏俄新经济政策 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